2025年2月,尽管寒冷依旧,德国政治却波澜迭起。朔尔茨的时代突然结束,基民盟/基社盟重新执掌政权,同时德国选择党像幽灵一样在权力边缘徘徊。这一切预示着什么样的未来?作为欧洲的领头羊,德国将驶向哪个方向?这次选举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
德国,作为欧洲的经济巨头,在2025年2月23日的联邦议院选举中遭遇政治巨变。总理朔尔茨无奈接受败选,社民党排名第三,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落幕。基民盟/基社盟的默茨站在胜利的巅峰,将组建新的政府。但真正引人注目的不是胜者,而是迅速崛起的德国选择党。
得票率19.8%,排名第二的这个倾向民粹主义的政党,正在迅速重塑德国政治格局。高达84%的投票参与率,显示了这场选举深深影响着所有德国人。
基民盟/基社盟以28.7%的得票率和211个席位领跑,默茨呼吁尽快组建新政府,“世界不会等待德国”。但摆在他面前的,却是一个权力碎片化的局面。德国选择党获得了142个席位,成为第二大党。社民党席位骤降至116个。绿党获得98个席位。左翼党则拥有62个席位。
这组数字揭示了德国政治权力分布的情况。默茨公开说不和选择党合作,那他会和谁一起?是社民党、绿党还是左翼党?不同的组合都会对德国未来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悬念迭起,迷雾重重。最终的组阁结果,将决定德国未来政策的方向。选择党领导人魏德尔败选后仍不服输,警告如果基民盟拒绝与其合作,下次选举“将会更快到来”。
这番话让默茨组阁变得更复杂。左翼党领袖瓦根克尼希公开表示不支持战争,拒绝向乌克兰送武器或派兵,这给德国未来的对外政策可能带来的变化埋下了伏笔。
这次选举不仅影响德国,还关系到整个欧洲,特别是乌克兰。尽管美乌关系紧张,美国减少了对乌克兰的帮助,但德国仍然承诺继续支持乌克兰。德国提供的援助包括智能AI自杀无人机、豹式坦克用的弹药、IRIS-T防空导弹和数千方轻武器弹药,这些都显示了德国对乌克兰的坚决支持。
在俄乌冲突满三年时,德国的立场让泽连斯基看到了曙光。有人推测,泽连斯基最近的强硬言辞,可能是因为得到了德国或其他国家的强力支撑。
德国大型军火企业莱茵金属公司将因持续军事援助而获得新的增长机会。预计德国会增加国防开支,这会推动军工行业的发展。随着欧洲面临新的地缘政治挑战,德国的军事及战略方向对欧洲的稳定和安全极为关键。
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CEO马斯克曾公开力挺德国选择党和其领导人魏德尔,试图影响德国政坛。然而,选择党最终未能夺得第一,马斯克的“点火”并未成功。这或许也反映出,即使是像马斯克这样的商业巨头,在欧洲政治中的影响力也存在一定的边界。
德国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选举结果“多点开花”,增加了组阁的难度,也预示着未来政治的不稳定性。更令人担忧的是,德国在军事上的不独立,使其难以在欧洲发挥更大的领导作用。继续深陷乌克兰战场,是否会将德国引向错误的方向?
这次选举对德国来说是个关键点,对欧洲来说也是个考验。在俄罗斯和乌克兰冲突不断,美国立场改变,全球局势不稳定的情况下,德国的决定将大大影响欧洲的未来。权力的更替、政策的变动、地缘政治等方面,都充满了不确定性。
德国还有整个欧洲正处在关键的历史节点,正等待做出重要的选择。